2008年,武汉市申报批准立项的国家、省、市三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共有17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6个,省级示范区6个,市级示范区5个(新洲区国家级示范区1个,省级示范区3个,市级示范区1个),这是我市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以来,项目最集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示范区建设活动。
武汉市从1996年开始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是全国最早开始开展此项工作的中心城市之一。到2007年底,全市共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1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16个,覆盖蔬菜、水产、瓜果、苗木花卉、食用菌、水稻及其他经济作物等我市农、林特色优势产业。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整体走在全国中心城市前列,六大示范效益带活了农业、农村和农民: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产值,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新洲徐古镇开展双孢蘑菇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全镇总体上实现了三个80%:双孢蘑菇年总产值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80%,农民人均菇业纯收入占人均总纯收入的80%,从事菇业生产经营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80%,被国家食用菌协会授予“全国双孢蘑菇之乡”的荣誉称号;江夏区开展市级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建设(包括10个农作物专业标准化示范区),三年累计增加农业产值9.85亿元,农民收入年均增收12.5%。全市8个国家级示范区,1个市级综合示范区,16个市级示范区,在建设期内,年均产量、产值和农民纯收入增加率均达到10%~40%。新洲双孢蘑菇和蔬菜、蔡甸的莲藕和西甜瓜、东西湖区特色蔬菜和奶牛、汉南的螃蟹和甜玉米、江夏的螃蟹、藠头和优质稻、洪山的红菜薹、黄陂的芦笋等,都是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的建设及辐射带动,发展成为当地的农业支柱产业,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培育出一批农产品名优品牌。据统计,我市建成的各示范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均在95%以上,并且由于示范区的辐射带动,全市近几年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都稳定在90%以上。
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也有效促进了全市农产品名优品牌的创建。到2007年底,全市共培育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梁子湖大河蟹、洪山菜薹、蔡甸莲藕),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精武鸭脖),24个湖北省名牌农产品和涉农产品, 30个有机食品,439个绿色食品,192个无公害农产品。
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培育出先进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近几年来,通过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武汉楚天洪山菜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汉南农场、江夏牛山湖渔场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及新洲双柳蔬菜协会、徐古蘑菇协会、江夏花木协会、汉南螃蟹养殖协会等一批农业中介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得到较快的发展和壮大,培育、完善了“公司+基地+(中介)+农户+标准”这一农业生产新型生产经营模式。
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变及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据统计,从1996年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以来,我市共制订农业地方标准130项,各类示范区农户的贯标技术培训率和培训资料入户率分别达到85%和90%以上,有效促进了我市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及农业生产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新材料及设施农业的推广应用和发展。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了农业循环经济,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杜绝禁用农药、渔药、兽药的使用,并大力推广应用了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及防虫网、高压汞灯、黑光灯等防虫、杀虫技术,示范区单位面积的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下降,有效保护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农作物害虫天敌数明显增加。据统计,已建成的8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比示范前下降了30%~70%,其中东西湖慈惠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农作物害虫天敌数比示范前增加了2~4倍。新洲徐古双孢蘑菇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采用标准化栽培技术,以棉杆、麦杆、稻草等废弃的农作物秸杆作原料,利用荒坡和闲置的贫瘠土地,发展价值较高的双孢蘑菇,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
提高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农业标准化意识和综合素质。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成以前,广大农户一般都是按照传统的农业生产种、养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开展农业生产的,并不知道还有什么农业标准,通过积极参加各类贯标技术培训和相关技术咨询,广大农户的农业标准化意识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据统计,全市各类示范区中标准化科技示范户比例均在20%以上。
小链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知识★
1、什么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指按照一定的种植或养殖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其产品达到相关质量标准要求,并对周边地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生产区域。它的建设始于1996年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质检总局前身之一)开始在全国开展大规模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至今已有13年的工作历史。
目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共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个级别,分别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及市农业局等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及验收。
我市总共建成各级标准化农业示范区25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8个,市级示范区17个;正在建设中各级标准化农业示范区17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6个,省级示范区6个,市级示范区5个。
已建成8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为:东西湖无公害蔬菜、洪山高体型异育银鲫、蔡甸无公害莲藕、新洲无公害蔬菜、江夏大花山苗木花卉、新洲双孢蘑菇、蔡甸优质西甜瓜、汉南中华绒螯蟹。
2、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应具备哪些条件?
1)基地环境(土壤、水、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种植区域相对集中连片,并具备一定规模;
3)所种植的作物有现行标准可循,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技术操作规程;
4)基地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及服务体系比较健全;
5)商品率较高、市场份额较大;
6)生产放心的无公害产品或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
7)实行产业化经营及“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等良好的生产经营模式;
8)当地政府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有相应的标准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及有关配套政策措施。
3、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1)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
2)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标准化意识;
3)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等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能力明显增强;
4)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基本的检测手段和监测能力,保障食品安全;
5)农业生产效率,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信息来源:长江日报
|
[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