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笔者在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委办公室获悉,2007年该区粮食总产量达100.4万吨,同比增加2.22万吨,增幅2.27%;肉类总产量14.82万吨,禽蛋总产量4.9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12.3%;水产品产量达53463万吨,同比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75元,同比增加610元,增长15.01%,增长速度为历年来最高。
一个100多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达70万之众的农业大区如何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呢?襄阳区委书记郭忠说,这一切变化都和一句话紧密相连:四大龙头引领70万“庄稼兵”走上致富路。
香喷喷的油龙—— 襄阳鲁花公司
“襄阳鲁花”是2007年11月18日建成投产的。它的投产再次刷新了襄阳之最:当年立项、当年兴建、当年投产、当年收效。
近日,笔者在襄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看到这样一番景象:长龙似的满载花生米的车队,正源源不断地为“襄阳鲁花”提供原料;一辆辆满载“襄阳鲁花”产品的油车,正碾着积雪把喷香的花生油送往全国各地。该公司负责人盖绍君满面笑容地介绍,公司年需花生原料36万吨,需菜籽原料21.6万吨,年产值可达22.5亿元,年创利税可达1.5亿元,投资回收期为3.2年,是中原地区浓香花生油加工的老大。同时,鲁花还为襄阳区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盖绍君表示,公司要尽最大努力创造“襄阳速度”,计划3年后让襄阳鲁花食用油年销售收入突破23亿元,直接拉动、带动襄阳及周边工地区100万农户家庭致富,花生种植面积增至近200万亩,而伴随着鲁花集团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扩大,将有更多的农民借此走上小康路。
种养结合的农龙——襄樊正大公司
十多年前,襄樊正大在襄阳发展“农户+基地+公司”的农业生产模式。而今,襄樊正大的2万亩优质玉米制种基地已扎根襄阳5个镇,农户每亩可增收100多元。伴随着“正大”牌生鲜肉制品涌进超市,襄樊正大网罗了养猪户2.3万户。正大还投资2600万元建起生态农业示范村,带领64个养殖户分户规模饲养,年产优质三元杂交猪4万头,种猪1万头,农户年收入可达5万元。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进入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的“农”字项目过百个,投资总额10亿余元。这些项目让襄阳农民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仅正大、希望两家龙头企业就带动襄阳区百头以上养猪大户发展到500多户,万只以上养鸡大户150户,户均收入分别达1.5万元和1.2万元。近6年来,襄阳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有1/3来自畜牧业。
精深加工的粮龙——襄樊万宝集团
谈到襄阳农产品加工目前的发展和规模,人们就会想到“襄樊万宝”。
襄阳区在“万宝”的拉动下,农产品深加工、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产业迅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已经凸显。到2007年底,襄阳区内已经聚集了双北村粮油加工厂、民达粮油集团公司、襄阳仁杰粮油公司等100多个粮油加工经营企业,遍布该区13个镇,已形成了以粮油加工、畜禽加工、果蔬(饮料)加工等主导产业为主题,以涉农配套产业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三农”的发展。到2007年底,襄阳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安排就业近3万人,带动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粮食种植200余万亩,肉鸡养殖1000多万只,辐射带动农户20余万户,带动农民增收8亿元以上。
变废为宝的菌龙——丰年集团
作为产粮大区,近年来襄阳区的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每年收割的稻草有20万余吨。以往,大部分稻草不是被焚烧就是丢弃烂掉,不仅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资源。2002年,美国丰年公司落户襄阳,生产双孢菇,每百平方米栽种面积必须备百公斤牛粪和相应数量的稻草。通过几年的发展,襄樊丰年公司现在已经达到日产200吨的能力,年消耗稻草9万吨,接近全区稻草产量的1/2。襄阳区农民向这家企业卖稻草即可增收2000万元。同时,丰年公司还建有菌种厂、堆肥厂、制罐车间、实罐车间以及6万平方米的山洞种植基地,带动襄阳区两万农户发展双孢菇种植基地600万平方米,每年为农民增收1亿元。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襄阳区的食用菌产业,那就是:一个产业走活了区域经济一盘棋。统计表明,2007年,襄阳区食用菌产业生产总产值达两亿多元,全区70万农民人均从食用菌产业中取得收入达到300元。
来源:湖北粮食网
|
[ 关闭窗口 ] |